-
152021-07
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法律服务体系研究
近年来,数字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基点。而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背景下,数字经济服务更是展示了其强劲的市场需求与广阔的发展前景,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助力。但与蓬勃发展、迅速迭代的数字经济相比,配套的法律服务体系却似乎未有准备。既存在监管执法的乏力,更存在立法规范的漏洞。因此,有必要开拓多元联动、协同治理的数字法律服务体系,在此基础上拓宽法律关注视野、细化规则约束内容,从而找到相关纠纷解决的最佳途径,更好地适应数字创新,服务经济发展。
阅读详情 -
142021-07
从行政处罚法修订内容洞见其对政府采购的影响
2021年1月22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,并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。即将正式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(2021修正)[以下简称《行政处罚法》(2021修正)],将对政府采购执法活动产生影响,特别是对政府采购行政处罚种类、设定、适用、程序等方面影响较大。为此,笔者梳理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探讨。
阅读详情 -
052021-07
数据保护研究:《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》八大亮点
作为“21世纪的石油”,数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资源,数据经济、数据权利时代正在到来。2021年6月29日,《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获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,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。《条例》充实了数据权利时代的法律基础,内容涵盖个人数据、公共数据、数据安全等方面,是一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方综合性、基础性数据立法。现就《条例》中主要亮点进行初步解读。
阅读详情 -
292021-06
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立法研究
中国大运河流淌着千载文明,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、隋唐大运河、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,全长近3200公里,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,是世界上里程最长、开挖最早、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。大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,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。
阅读详情 -
022021-06
关于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意见》的解读
长期以来,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行政诉讼繁简分流工作。2010年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《关于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》(法〔2010〕446号),在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。2016年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》(法发〔2016〕21号),明确提出简化行政案件审理程序、迳行裁定驳回起诉以及探索建立行政速裁工作机制等内容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>的解释》(法释〔2018〕1号)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作出若干具体规定。
阅读详情 -
012021-06
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: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解读
乡村兴则国家兴。近年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因此,以立法方式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既是党中央的要求,更是实践的迫切需要。 2021年4月29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(下称“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”),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。作为我国第一部以“乡村振兴”命名的法律,该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宗旨,涵盖乡村产业发展、人才支撑、文化繁荣、生态保护、组织建设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,促进对象十分广泛,对中国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现就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中主要亮点进行初步解读。
阅读详情 -
302021-04
认罪认罚“撤回权”的正当性依据及规范路径
当下,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尽管呈现出适用比例逐步攀升的向好态势,却也逐步涌现出反悔撤回、“被动”认罪的问题与挑战。事实上,不同于美国诉辩交易中“利益交换”的强烈性质,我国协商性司法下的“认罪认罚”,着眼于协商合作,但落脚仍在于“自愿”与“真相”,因而所谓交易诚信的指责与限制其实虚妄。认罪选择的绝对自由也当然意味着对承诺撤回的必要容忍。在此基础上,可以进一步保障被追诉人的事实知悉权,提升认罪认罚承诺的效力,从而保证制度后续运行的平稳顺畅。
阅读详情 -
302021-03
现行法律框架下仲裁庭调查取证的探索路径思考
仲裁因其高度的意思自治、高效性等优势,较受商事交易主体的青睐。但是,在中国境内目前的法律框架下,仲裁实践有其局限性,这一点在仲裁庭调查取证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,这也影响到某些案件当事人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积极性。
阅读详情 -
072021-03
解读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
所谓非法集资,即是指违反相关规定许可,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,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。实践中,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一直存在,民间私下的借贷融资活动往往层出不穷,由此也催生出了相关集资乱象。从最初的养老、保健骗局下病毒般的宣传营销,到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东风,进一步呈现出高发之势。何谓合法融资?又何谓非法集资?2021年春节前夕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新规的出台,则显然为当下民营企业融资借贷,乃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规范思路与解决方式。
阅读详情 -
062021-02
RCEP协定下,企业如何享受优惠税率
2020年11月15日,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及中、日、韩、澳、新西兰共同签署了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, 简称RCEP ),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功启航,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。RCEP的现有15个成员国,既有发达国家,又有发展中国家,还有老挝、缅甸等最不发达国家,是“包容性、开放性”较强的自由贸易协定。
阅读详情